政策暖风频吹一线城市楼市局部回暖头部房企率先受益

2022-03-16 16:05:57

今年以来,房地产行业政策暖风频吹。继2月份40余城市实施降首付比例及降房贷利率等财税刺激政策,3月份郑州、青岛即墨区、广州花都区等热门城市及地区再度祭出精细化调控动作,降低限购限售门槛。

随着一些城市楼市松绑政策落地,传统“金三银四”效应在个别城市再度上演。同时,近期智联招聘发布《2022房地产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》显示,春节后第一周房产中介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达14.2%,其中一线城市房产中介职位数同比增速达到44.1%。这也成为楼市回暖的一个信号。

不过,接受《红周刊》记者采访的多位中介机构经纪人,对不同城市“小阳春”的热度感知表现出较大分化。同时,有业内人士认为,相关刺激政策传导至市场需要一定时间周期,楼市的全方位复苏预计要到5月才会见到。

一线城市楼市局部回暖

头部房企率先受益

北京某头部中介结构经纪人惠强(化名)明显感受到身边岗位出现了“扩招”现象。“最近人员新旧更替,很多中介岗位需要在年后补位。”他向《红周刊》记者表示,“‘招聘潮’其实更多归结于中介行业一贯较大的流失率,未必与市场行情挂钩,但近期北京楼市确实能感知到‘小阳春’迹象。”

惠强聚焦的北京顺义新城板块,2月份最后一周内二手房成交量超过40套,代理某新入市楼盘售出48套,板块成交量活跃。“销售情况跟往年差不多,同事间有时候交流提到,个别板块甚至比往年更好。”

具有类似感受的还有上海某头部中介机构经纪人熊川(化名):“去年年中上海受‘三价合一’等政策消息影响,成交量略有下滑,后期成交量逐渐回升,年后楼市已经有了回暖迹象。”

据熊川介绍,作为近期信贷利率下调的城市之一,上海回暖的楼市走向与政策导向联系密切,“目前上海信贷利率下调了5个基点,首套房、二套房贷款利率由此前的5%、5.7%下调到现在的4.95%、5.65%;放款周期也在缩短,去年放款周期最长的时候需要3~4个月,现在基本在一个月以内。”

在上述两位经纪人看来,得益于庞大的刚需及改善性住房需求,一线城市能够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相对趋稳。
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距离上海160公里的杭州有待破冰,当地某中介机构经纪人纪先生向《红周刊》记者表示,对今年“金三银四”销售旺季并不抱有太大期待,其2022年节后经手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跌去一半。

纪先生认为,由于客户购买力不足,杭州楼市目前有价无市,“尽管目前杭州房贷利率也在调低,但购房者不一定买账。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房东和客户认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结束后就是利好出尽,当地房价会面临下跌,反而想尽早把钱‘套出来’,当地市场预期不够乐观。”

事实上,以上不同城市的销售表现,是当前楼市两极分化的缩影。这显示出,楼市“小阳春”尚未普照,一线城市局部板块成交量活跃,而部分非一线城市业内人士对楼市快速回暖的预期不大。

中指研究院等机构数据也显示,2022年1~2月,上海房地产销售业绩TOP20企业合计销售1037亿元,同比上涨48.97%;当地二手房市场2月份成交金额约493亿元,创近5年同期成交新高。广州今年1~2月商品房网签面积约162万平方米,成交金额约545亿元,成交数据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,但拉长时间轴仍居于近5年第2位。而杭州十区2月份商品房成交35.87万平米,为近23个月以来新低,环比下跌53%。

而楼市的局部“躁动”,令头部房企在销售排行榜中受益。《红周刊》记者梳理机构数据发现,今年1~2月权益销售额位居TOP10阵营的房企中,7家房企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权益销售额占比超过10%。其中,华润置地、金地集团在一线城市实现权益销售额57.53亿元、41.28亿元,占比各自总权益销售额达33.74%、28.12%。

同时,头部房企销售业绩也或将就此改善。以上海为例,《红周刊》记者梳理机构统计数据发现,今年1~2月,上海地区权益销售额突破30亿元的房企达8家。其中,大华集团在上海实现48.53亿元权益销售额,仅上海地区销售额便在其前2月份总权益销售额中贡献占比达100%。

“活到未来”仍是主流

前2月七成百强房企未拿地

头部房企虽然感受到了楼市的局部回暖,但对扩大投资一事仍保持谨慎。多位业内人士向《红周刊》记者表示,降本增效、收拢聚焦仍是2022年房企的基本战略。

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,此前受媒体热议的“节后中介招聘潮”仍是局部现象,反之其身边的房企及中介机构不乏裁撤等收缩动作。“就中原地产来说,目前我们没有采取大举进攻的姿态,而是追求保本盈利概念。我们对未来持有信心,但空喊口号没用,你必须先活到未来。”

事实上,今年开局行业新增土地货值普遍下降,百强房企鲜见激进拿地动作。克而瑞数据显示,2022年1~2月,百强房企中尚有七成以上房企未拿地,投资处于停滞状态;取而代之的,各地方城投公司及国有企业填补拿地拓储阵营,成为投资主力。

另据《红周刊》记者梳理机构数据统计,2021年1~2月新增货值规模排名TOP30的房企阵营中,今年半数房企未有拓储动作。其中,去年前2月以495.4亿元新增货值排名TOP4的碧桂园,今年同期新增货值下降至60.4亿元,排名降至TOP19。

此外,恒力集团、宝龙地产、德信地产、绿地控股、海伦堡、万达集团、荣盛发展、卓越集团、中骏集团、电建地产、光明地产、港龙中国等15家典型房企,2021年前2月新增土地货值均超过100亿元,而今年同期新增货值为零。

梳理背后原因不难发现,今年除了以北京为首的集中供地市场势头放缓,“无力拿地”成为房企拓储滞缓的重要因素。

与此同时,与前期房企扩张阶段拉长管理半径不同,今年1月份以来房企普遍进入组织架构密集调整阶段,聚焦降本增效。比如,碧桂园将原本106个区域缩减至65个;世茂集团将投资、审计、采购等部分职权收归集团,加强对一线的管控;建业集团将目前执行的五级管理机制调整为三级管理,集团总部或将有半数员工回到“更有创造价值”的一线中去。

“房企的裁撤动作是市场波动情况下的合理行为。而在房企各部门中,低附加值和低产出类部门,往往受影响较大。比如,由于拿地减少,短期内一些房企开始对投拓部门收缩;再是研究部门、品牌部门及市场分析等非产出部门容易面临缩减和调整。”黄韬表示,“不赚钱的砍掉,能赚钱的保留,这无非是目前房企开源节流最直接的方法。”

楼市全方位回暖预计“5月见”

房企需要重视销售回款

在楼市向好、房企谨慎背后,房地产行业2022年开局状况难言乐观。克而瑞数据显示,今年2月份行业百强房企仅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015.8亿元,环比1月降低23.5%、同比降低47.2%。

另据《红周刊》记者梳理机构榜单发现,2022年1~2月房企销售规模较去年同期缩水明显,其中全口径销售金额达100亿元以上的房企由去年同期的53家减少至30家,50亿元以上房企则由去年的85家减少至61家。

正在大举招兵买马的中介机构也是如此,聚焦新房代理业务的世联行预计2021年度亏损8.5亿元至12.5亿元。

“受春节期间市场遇冷,叠加市场政策整体调控和疫情因素影响,今年1~2月市场购买力整体下降。换言之,开发商想卖房,但购房人在减少,不像两年前房价攀升期间出现恐慌性购房。取而代之的是房企内卷、爆雷现象频出。”黄韬表示。

黄韬认为,目前定义“小阳春”普遍到来为时尚早,但也不至于特别悲观,“近期不少开发商正加大推货,成交量也在逐步复苏,只是增长速度较慢,没有强势的反弹和暴涨现象。”他进一步解释说,尽管目前多地购房政策有所松绑,但仍是因城施策为主,针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,而非一刀切。以广州为例,近期当地部分豪宅项目备受市场瞩目,却也只是板块之内的结构性上涨。当地仍采取动态管理、进行分区价格限定,“归结起来,今年市场‘稳’字当头、稳中求进的状态不会改变。”
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《红周刊》记者表示,限购政策放松、首付比例下调等政策传导至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。其预判,“目前以上海、西安等热点城市表现尚可,但全方位的楼市复苏迹象可能要等到5月份。就房企而言,需要重视销售回款,确保自身资源能够持续性地良性循环,包括把商品房转化成销售资金、得以偿还债务,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企业自身造血能力。”

关键词: 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楼市 头部房企 楼市小阳春